了解最新公司動態及行業資訊
中國經濟導報、中國發展網 蘇航、張秀紅、柏貞楊、記者尹明波報道 惠風和暢,天朗氣清。近日,在山東濰坊寒亭中景能投新能源公司綠色產業園可以看到,一排排鱗次櫛比的光伏板熠熠生輝,一片片綠油油的小麥在風中搖曳,一群群魚兒在水中暢游,一行行白鷺在空中飛翔……這派生機盎然的美麗畫卷,正是“光伏+農業+漁業”項目力催荒蕪鹽堿地華麗變身的生動體現。
“夏天水汪汪,冬天白茫茫,旱了收螞蚱,澇了收蛤蟆”,曾是昔日這片不毛之地的真實寫照。鹽堿地被稱為“地球之癬”,除堿蓬等少數耐鹽堿植物外,幾乎寸草不生。濰坊寒亭、濱海等地處白浪河尾閭、渤海萊州灣之濱,地勢較低,受海水侵襲,土壤鹽漬化嚴重,生態環境脆弱,近75%的土地為鹽堿、沼澤地,其中40%為重度鹽堿區。
在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下,如何將這片荒蕪的鹽堿地變成“生態園”“聚寶盆”?濰坊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按照“整體規劃,分步實施”原則,濰坊寒亭進行了艱辛探索和實踐,創新“光伏+”生態治理新模式,推動土壤改良,促進作物生長,為因地制宜發展“光伏+農業+漁業”開辟新路徑;創建光伏支架設置自動噴淋、噴灌、施肥系統,建成光伏供電殺蟲燈、溫度調節等設施,打造“溫、光、水、肥、劑”集控平臺,實現千畝鹽堿地板上發電、板下種植養殖“雙豐收”。
2019年12月,園區農光互補項目啟動,利用荒地1000畝,建成容量50兆光伏電站,年均發電量6773萬千瓦時,年可節約標煤2.2萬噸、減排二氧化碳6.3萬噸、減排粉塵285噸?!肮夥c鹽堿地聯姻堪稱天作之合?!眻@區技術總監介紹,探索創新“光伏+農業+漁業”項目實踐落地,提高了土地資源利用率,破解了光伏發電依賴大面積土地等問題,被改良的鹽堿地,農作物產量高、品質優、效益好,促進農業增收。同時,拉長“光伏+”產業鏈,有效帶動周邊村民就業,讓100余名農民變身產業工人。
目前,園區正在探索放大“光伏+”多場景融合效應,聚力打造優質糧食生產區、名優水果種植區、生態牧業養殖區、中草藥百草園區、休閑觀光區等五大功能區,加快推進集生態環保、休閑娛樂、農業科技、教育科普、產業發展等多功能于一體的綠色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建設。
深耕“光伏+”發展,打造鹽堿地治理樣板。據了解,濰坊將積極推進用現代農業解決光伏用地問題,用光伏發電提升農業經濟效益,形成農業增收、工業增產、生態環保、民生改善、清潔低碳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。同時,持續推進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,因地制宜發展“光伏+養殖業”“光伏+畜牧業”“光伏+漁業”“光伏+農業”等新型業態,助力鄉村振興,助推綠色發展。
下一篇:防范涉電費網絡詐騙的公告